《人的行動學高中篇:石頭與人頭的分別》

奧地利學派所主張的政策,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

版主: SGMaster

版面規則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
回覆文章
頭像
OLivia
BK18 板主
BK18 板主
文章: 109
註冊時間: 2015-08-25, 18:51
: 資本主義信徒

《人的行動學高中篇:石頭與人頭的分別》

文章 OLivia »

文/譚鎮年
編/#子編
經濟學研究的是人的行動,那麼問題來了——經濟學家應該用什麼方法去研究人的行動?

不少人的答案是利用「物理學」的方法去研究人的行動,我猜理科生們會很喜歡這個答案。

對於很多人來說,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宇宙唯一的科學方法,我不想在這裡跟各位爭論科學方法是否只有一種,但我必須提出一個觀點——#不同的研究對象 需要 #不同的研究方法 才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識。

這個觀點也涉及了很多哲學問題,例如什麼是知識?如何定義「有用」等等問題。當然我這裡並不是教哲學的,因此請讀者們用常識(common sense)去判斷。

我相信任何人都知道人和石頭是不同的研究對象。

首先經濟學家和大家都是人,我們知道人有思維能力,也有主動的行動能力去改變自己的現狀。但石頭沒有思維能力,更沒有行動能力,所以人頭和石頭並不一樣。

把石頭放在一個地方風吹日曬雨淋,石頭不會主動走到另一個地方。在沒有外來力量的改變下,你過了10年之後再來觀察這塊石頭,它依然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再舉個例子,打撞球的人不一定都有深入研究過物理學,但他們都知道,只要打中相同的一點,被擊中的撞球必然都會走相同的路徑,也就是「可重複性」(reproducibility )——在同一個實驗環境做相同的實驗,實驗結果必定是一樣的。

這是所有物理學研究對象的特徵,在哲學上稱為恆定性,但物理學從不問為什麼。如果有人問牛頓為什麼萬有引力把地球圍繞著太陽轉,牛頓只能答不知道。因為牛頓不是石頭,他不會知道為什麼地球一定要跟隨著萬有引力走。

正如經濟學家 David Gordon 所說:
”In the physical world, there is an underlying level of things not directly open to observation. "
大意是說,在自然科學世界裡有更深層次的東西是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得到的。

我不知道石頭為什麼不想移動,也不知道地球為什麼要跟隨著萬有引力走。

但我知道人的行動有目的,而目的則會使人在面對相同的情況下會作出不同的反應。如果人類像石頭一樣,那麼詐騙就很容易了。只要第一次被騙,那麼他以後都會有相同的反應,永遠被騙。當然人類不是這樣子的生物。

我每天的晚飯都吃米飯,但並不表示我明天不會吃意大利麵,因為人的行動並不像石頭一樣有恆定性。

既然人和石頭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研究對象,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人的行動?答案是否定的。
因此我們需要另外一套方法來研究人的行動——或者稱為經濟學。

奧派創始人門格爾為行動學或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定下了兩個原則:
第一要接近真實(realistic)。
第二要有因果關係(causality)。


而米塞斯的「人的行動學」就是基於這兩個原則。
我們觀察不到別人的思維,只能看見別人的行動。

但我們都能知道別人是有思維的,因為我同樣是人,我和別人同樣有思維能力的,正如亞當斯密說的:人有共情性。
其實我們並不否定物理學的方法論,只是認為人不是石頭,因此物理學的方法並不適用於研究人的行動。

同樣是 David Gordon 說的:
”There is no underlying level for human action."
大意是行動學本身就已經是基於更深的層次。

當然,人的行動學只能用來解釋人,不能套用到其它動物身上。我無法讓貓貓狗狗明白什麼是 #私有產權,也無法讓它們明白什麼是 #自願雙易必然雙方得益,我更加不知道貓貓金狗狗們如何思維。

下篇介紹行動學的基本框架結構:目的,行動與手段。
 
========
 
轉貼自: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