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經營困難,跟折扣無關,而是跟閱讀風氣有關

奧地利學派所主張的政策,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

版主: SGMaster

版面規則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
回覆文章
頭像
OLivia
BK18 板主
BK18 板主
文章: 109
註冊時間: 2015-08-25, 18:51
: 資本主義信徒

書店經營困難,跟折扣無關,而是跟閱讀風氣有關

文章 OLivia »

昨天看了一則新聞,內容大約是說實體書店經營不易,所以紛紛在電商雙十一的折扣日關門歇息。
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好的,如果電商有規模經濟,並降低消費者交易成本,增加消費者剩餘,這怎麼看都是美事一樁。

畢竟,有更多的剩餘,才能買更多的書,不是嗎?

儘管古典思想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但是偏偏中世紀行會那套制度我個人是非常嗤之以鼻。所以那種囔囔著要保護、要特權的言論我個人是一概無視的。

事實上,書店經營困難,跟折扣無關,而是跟閱讀風氣有關。我們GDP跟閱讀量是成反比的。
況且我也從不覺得,書店是一個多有文化的地方,去瞧瞧排名吧,除了那些帶有挑逗、性暗示的寫真集以外,又有什麼好書是值得我們再三閱讀的?

踏入那兒,我就感覺如同踏入沙漠,這兒一片荒蕪,而不是走入雅典時代,哲人們友好和睦、生氣勃勃,開明的討論何謂「意義」的美妙世界。

人需要意義,意義很重要,過去的人用神話故事來賦予生而為人的意義,並形成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而希臘哲人則稍稍不同,他們擁有邏輯,但是對這些哲人來說,邏輯應該是拿來逼死自己的工具,逼得他們退無可退,最後只能承認自己一無所知。

這也是他們最謙卑的真理,並從中有了求知的目標,只要能發現善、美、勇氣、靈魂的正確觀念,就能把握住這些事物的本質。
而這就是希臘哲人學習的情操。

說來說去這的確有點太崇高了,那麼,我們又是為了什麼去書店買書、讀書的?
為了不令逝者長眠而讀書?

嗯,如果真有人這樣想,那的確值得讚賞。他可以講得難聽一點,說「我就是膚淺,我就是想粗暴地對待祂們,用我的心靈跟逝者吵鬧。我必須這麼做,我不贊成死者安眠,甚至如果我不這麼做,祂才會真正步上死亡」。
為了嚴肅生活而讀書?

或許有人會覺得,生活實在太枯燥了,生活如果是藝術品,那麼它一定是做工低劣的藝術品。所以讀書就是為了遠離瑣碎輕浮、遠離空虛自負。只有超然於現實之外,讀書才有意義。

無論如何,儘管我反對用「自我」去尋找意義,但在這個時代是不得不為的,哪怕是尋找一個「高貴的謊言」都好。
畢竟我們身處在一個鼓譟無限進步的世界之中,就何謂生活意義的最終解答,它已經不可能有一個終結。
無論是誰,至死都不會達到顛峰,因為巔峰是處在無限之中。

最幸福的人是聖經裡面的亞伯拉罕,在他臨終之前,他覺得自己已經窮盡了一切,他覺得已經沒有困惑需要解答了,所以他能感到此生足矣。

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卻截然不同,新的思想以及問題不停困惑著我們,我們只會覺得累而不會有享盡天年的感覺。
人們能掌握得到的知識,既破碎又不連續,都是一些臨時貨色而不是終極產品。

這就好像人們從夢中驚醒了一樣,原來死亡沒有意義,而既然死亡沒有意義,為了文明、為了多數人的幸福好像就沒有意義了。
(希臘人是為了政治而求知的。)
這也怪不得讀書風氣會這麼低迷,因為人們都成為慾望的俘虜了。畢竟什麼都是假的,慾望才是真的,而及時行樂才是更棒的選擇。不是嗎?

這就像《愚人頌》的世界一樣:
柏拉圖拿不定女人是不是理性人。
賢人不缺智慧但卻常常用錯地方。

信徒大白天給聖母瑪利亞點上蠟燭,卻將聖潔的生活忘得一乾二淨。
經院的人只會問神會不會變成惡魔或者驢子顯靈。
教士們篤信基督的仁慈,卻用火與劍來維護。

教皇以基督代牧自居,但他們對房地產、稅、地位更有興趣。
教士對錢財倒是很能自我克制,但是碰到酒和女人,克制力就變得無影無蹤了。

無論如何,去翻翻書吧,哪怕是因為不想成為焦糖葛葛,都好。
#Bloom

========

轉貼自: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