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以前親身經歷過的故事
出社會工作二年後,正好碰到公司倒閉,加上又是過年前,工作真得超不好找,那時我也不知道可以去申請什麼補助, 一直到過年後我才找到工作,而且我還記得去面試那家工作時,老闆一開始是這樣和我說的
老闆:「因為我們公司是新創的,但你不用膽心,我們的資本也比一般小型接案公司雄壯,而且目前我們資訊部都沒有人,只要你進來的話,那你就是資訊部的第一人,因為也算是元老,所以日後如果公司起來的話,你也會有機會當上主管或是資訊長……」
資訊長耶!多屌的名詞啊,那時我才出來工作二年經驗,資訊長這名詞多吸引人啊,似乎它給我了一切生命的希望,為了當上資訊長,我將前一家面試上的公司給推掉了,那家公司曾經和我說,身為一個男人要養家活口,沒有年薪五十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可以一個月給你 25K,但可以和你保證一年後加獎金一定會到五十萬
我為了資訊長的頭銜, 放棄了 "好像、疑似、可能、也許、或許、說不定" 會拿到 50 萬年資的工作
而那時我待的那家公司一開始給我的待遇是 30K,比我前家公司還少了 3K 薪資,但為了可以當資訊長,我願意吞下去
然後到目前為止都還沒說到 22K,因為在這家公司拿 22K 的人並不是我,但卻和我有關係,但他是拿 23K
故事繼續
過了一年要一邊寫 ERP,一邊幫人解決 Office 題,還要自已架設 Server,外加 VPN 連去中國的"現任 Internet 程式設計師,將來的資訊長"的生活,一年後我不知道是老闆良心發現,還是又另有心機,老闆和我說要給我找一個"助理",也給了我104的帳號,讓我自已上網找可以用的人,不過預算只有 23K
我上 104 努力去找人,後來終於找到一個本科系畢業, 而且對程式設計有興趣的有為青年,那時我和他說了以前老闆和我說過的話,"因為我們是第一批,所以我們日後可能會是………"(我只說到主管,沒有說資訊長,因為資訊長應該是我當的才對),於是乎年輕人覺得這是份有 "前途" 但比較沒 "錢途" 的工作,所以也同意以 23K 進來當我的助理
然後那家公司我只有待 2 年多,那位新人待了 3 年多,期間老闆每天在喊窮外加公司賠錢,但還是可以每年給我們加薪 1,000,與每位員工一個月的年終
然後重點來了,新人在我的教育下(其實只是跟著我一起做而已),半年後已經可以獨當一面,那時要是 Office 電腦發生問題,還是中國的 Office 電腦發生問題,還是 Server 發生問題,還是要寫 ERP 的 Module,他都可以自已來了,但問題也發生在這
我們每個人都是過一年加一千,所以我拿 31K 時,他拿 24K,和我做一樣的事,我到 32K 時,他拿 25K,和我做一樣的事,且等同於當初我的二年經驗,直到我走人了(走的那個月薪水還少了 5K),他待了第三年修成正果離職後是拿 5K,驚!為何是 5K?
距我最後一次和他說話,他是這麼告訴我的,我走後,老闆就沒打算重請新人了,他一個人做著二人份的工作(那時公司的分店也變多了),而且他也漸漸開始覺得是不是應該和老闆談一下薪資,第一次談時,老闆和他說年輕人要沉得住氣,不要工作只為了錢,要努力學習,但重點是,他在那家公司已經是資訊部第一人了,做的事也比我進去時還多了,是要學個屁!
第二次他又和老闆談了一次薪資,也說明了因為自已有女朋友,很希望可以多賺一點錢,希望能夠有好的生活……
說完讓老闆臭罵一頓,請問公司讓你餓著了嗎?請問有這麼委曲你嗎?而且剛進來時,你對薪水要求也是 ok 的啊,怎麼才過一陣子就自大了起來(他 MSN 和我說時,那時我心理很幹!媽的!又不是說能力不好,我拿 30K 可以做的,他也可以做了,何況現在做得變更多,給人家加點錢是會怎樣)
第三次他談完薪資之後,莫名其妙公司遭小偷了,公司存放重要資料的HDD都不見了,然後公司說他身為資訊財產保管人,沒盡好保管人之責,要他賠公司一顆SAS 硬碟(小偷連 IBM 主機上有上鎖的 SAS 都能毫無損壞拿走,真得很強),三顆財務用的 SATA HDD(小偷最好會知道那台電腦是財務用的,專偷他的),還說因為他的緣故,公司很多資料都沒有了,公司對他的表現真得很失望,所以將他降回試用期,薪水調到 23K,等表現良好後才能調回來,那當月他就走人了,薪資扣除買 HDD 的錢只剩下 5K
他走之後,路續還有找一些 Internet 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但薪資都在 24~26 上下,加上那時政府也開始在補助企業 22K,當他和人家說他有二年經驗要 30K up之時,人家資方會問他說,你為什麼認為你可以一次多拿這 6000元,以前你做這些事也是拿這樣而已阿,最後,他跑去幹了直銷,因為他說他就算寫程式,薪水也還是到不了 30K 以上,可是卻有做直銷的一年賺上百萬的,他不知道拿24~26K日後要怎麼養家,雖然我也有勸過他,但最後他還是去幹了他的直銷
下面這段是商業周刊討論區Wein所寫
http://forum.businessweekly.com.tw/topi ... 2&tid=3184
=========================================
這篇故事給我很大的衝擊
一、為什麼我們每年加薪的幅度是一樣的,做的是一樣的,但薪資的起點就是不一樣
二、當你找工作之時,你前任工作的薪資與現任資方會給你的薪資,其實是有連帶關係的,而且他們能加的,也是有一個幅度,不是你能力多強多強,一但不小心誤入歧途拿了 22K,在資方眼中,你的起跑點就是 22K,你一個22K薪資和人家說有 35K 能力的人,就算考試你能考過,但 22K 就是可以讓人來說嘴的點
三、那時政府開始發錢時,一些不該只有 22K 的工作,也漸漸變成了 22K,例如網頁設計師、軟體工程師、網路管理工程師等等,而且別以為事不關已則已無心,我換個方式說好了,今天如果在小 7 工讀可以有 5 萬的薪資,你在小公司當經理拿 5萬5,這比例會不會太奇怪一些,如果今天技術人員可以拿 22K,技術人員上去一點的組長,是不是可以只意思意思拿 24K 就好,因為你的能力只是比下面的人多一點點而已,拿這樣的錢會不合理嗎?這不是上樑不正下樑歪,而是地基不穩大家摔
四、依我那位助理來說,一位拿 25K 助理可以做我 32K 工程師做的事,換做你是老闆,你怎麼想,靠!原來香蕉 可以請到美猴王耶,媽的!你們這些猴子吵什麼吵,我花 25K 請來的人就這麼優
五、如果說今天企業是認為新鮮人是能力不好,所以只願意給到 22K,那我想瞭解的是,你為何要這麼委曲請一個能力不好的員工,你可以不要請不是嗎?請了問題更多不是嗎?為什麼愛請又愛唸?知道什麼叫歡喜受甘願受嗎?
六、一樣的工作,不同行業它的待遇一定不一樣,但能力與做的事可能一樣,好比我在餐飲業寫 ERP,與在製造業寫 ERP,還是在資訊業寫 ERP,可以是用一樣的技術,但流程不同而已,換句六個月義工嚴總裁說的:「平平是一罐水,在超商賣與在飯店賣,價格就是不一樣。」
七、如果以能力等於薪資論的話,那台灣企業普遍愛用 22K,是不是代表拿 22K的人能力比較不好,而和國外比較起來,我們台灣的企業都在做比較"簡單"的事,因為能力不好嘛,所以台灣企業普遍就是比不上國外企業這樣
八、記得零八、零九年時,那時中國的一般行政人員是拿人民幣二千,約一萬台幣左右,而台灣的行政人員大約有 18~23K 左右,但不都是行政人員嗎?為什麼他們只拿人民幣二千,哦!是因為能力不好嗎?
九、記得零八、零九年時,有朋友接案,有些包給中國做,他和我說中國的人力很便宜的,大約 5000 台幣就能包給他們了,但他們如果能力好的話,不應該只有拿這些錢啊,他們能力不好,你們怎麼安心請他們幫你做呢?
十、總是有很多企業,發得起年終、給得起股利,但年年都虧錢, 不過卻歷經數年都不會倒,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十一、有很多企業愛說建教生來就是學習的,不應該要求太多錢,一但有人說要對建教生好一點,他們就在唉唉叫,那你幹嘛請建教生,他們要不要學習,要不要當你家的建教生幹你屁事哦,有人拿刀架著叫你請嗎?愛吃又裝斯文!?
十二、外資來台搶人,企業又唉唉叫,A 公司中氣十足的說,給太多錢怕人家以為我們是詐騙,B 公司小心亦亦的說,啊我們花了很多錢,大約五萬還請不到人,所以哦,我才想說用 22K 請人,這邏輯會不會太豪洨了一點
十三、有興趣就不該只為了錢,我們要找有興趣的人,話說,興趣不能到給比較多錢的公司發揮嗎?
P.S 當香蕉可以請到美猴王時,獅子繼續事不關己,最後哭的一定是獅子,這已經是所有人的問題了......
=========================================
另附上商周 FB 粉絲頁也有網友針對 22 K 議題留下相當值得一看的回應:
「我本身在扁政府執政的時候
在馬英九的台北市政府勞工局服役過 看過不少勞資問題
簡單來說 如果讓每個人一出社會就擁有 28K 的薪資
當然會比 22K 好
好工作爛工作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模糊焦點不代表比較高明
直接反問一句 那韓國跟中國幹嘛一直提升基本工資
尤其中國一年可以提升 19 次以上 難道中國人工作能力就比較好?
不要以其他話題去模糊 22K 的重點...
管你做啥工作 做得好不好 那都跟 22K 無關
就像標準的美國夢一樣 要不是有美國夢 才一堆人想去美國發展 因為你在美國有機會飛黃騰達
但在台灣幾乎沒有機會
就算你是個博士生也可能淪落去家樂福領 22K 當工讀生
國家養一個博士生要花多少錢? 有沒有算過財政負擔?
教育資源是否浪費掉? 這都是 22K 話題後的相關問題~~
低薪對國家競爭力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資方打手的特徵就是他從不想這些問題
只會不斷的提"能力""能力""能力"
100 個新人有 20 個能力不好很正常
但若是 100 個新人有 80 人都領 22K 就是有問題~」
=================================
以上文章出自Peter Cheng 的facebook
~~轉載結束~~
【轉載】為什麼我拿超過 22K 要反 22K!
版主: SGMaster
版面規則
這邊是哈啦版,聊什麼都OK。(此區基本上不管制)
這邊是哈啦版,聊什麼都OK。(此區基本上不管制)
Re: 【轉載】為什麼我拿超過 22K 要反 22K!
《台灣22k這個問題》
首先,台灣政府是否有過失?當然有過失,但絕對不是沒調漲基本工資這麼簡單,發這篇也不是想批評或是抱怨,只是把問題點出來而已
台灣整體經濟出了問題,才是22k的元凶
先引用一些政府的統計數據,看看台灣這30年的變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13 ... e=525&mp=4
工業總計 = 礦業及土石採取 + 製造業 + 電力與天然氣供應
+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 營造業
服務業總計 = 批發零售 + 運輸 + 住宿餐飲業 + 資訊傳播
+ 金融保險 + 不動產 + 專業科學技術服務
+ 支援服務業 + 教育 + 醫療保健 + 藝術娛樂休閒
+ 其他服務業
各行業受僱人數(人) 只列舉有明顯變化的行業
時間 工業總計 服務業總計 礦業 批發零售 住宿及餐飲業
70年: 251萬 126萬 4萬 59萬 7.8萬
75年: 300萬 149萬 3萬 67萬 9.7萬
80年: 285萬 200萬 1.6萬 86萬 14萬
85年: 291萬 277萬 1.3萬 125萬 17萬
90年: 281萬 290萬 8千 135萬 15萬
95年: 297萬 339萬 5千 148萬 23萬
100年: 311萬 369萬 4千 147萬 28萬
以上可以簡單看出,台灣從70年到90年,服務業人數直線上升
數據太多不全部列出,人數明顯增長的還有金融業、資訊業、醫療業
大家總是說製造業又髒又辛苦,是勞力工作,是不念書的人做的工作,讀書人要靠腦袋賺錢,要坐辦公室吹冷氣,所以從30年前開始,台灣產業結構就開始偏向服務業。
但從國際的角度來看,服務業並沒有比製造業高級
屬於世界列強的中美日韓,每個都是製造業強國,從研發到製造都能自己來,唯有製造業才能賺別國的錢,服務業只能賺內需,餐飲醫療金融房地產業務員等行業,全部都是內需產業。
在民國102年,台灣的製造業不被重視,並且不斷的被環保團體打壓,崇尚服務業的結果,讓台灣變成一個不賺錢的國家,這是22k的第一個原因。
再來是基本工資的問題,政府現在調高基本工資只會讓情況更糟,只能微調幾顆茶葉蛋的錢,因為很多企業真的不賺錢,調高基本工資,一定有公司會倒閉。
如果覺得這是唬爛的話,可以去創業看看,就知道現在企業不好賺。
我常在吃飯的時後計算店裡有幾個客人,桌上東西價位多少,工讀生數量等等,其實算下來大部分的店家都只有打平跟小賺,講白了就是體質不好沒競爭力,一樣的東西大家都在做,一但基本工資調高,這些公司會被淘汰掉,失業問題會更加嚴重,痛苦的人只會更多。
當然也有些體質優良,經得起考驗的公司,但能進去的人不會是泛泛之輩,也不會只拿22k,調高基本工資,最底層最沒競爭力的員工與店家,會馬上被淘汰掉,這就是政府不敢調高基本工資的原因。
有土斯有財,熱錢全往台灣房市跑,台灣的環境也有利於炒房,造成財富集中化的現象,世界各國每年對房地產的課稅是總價的1%左右,台灣法律規定也是1%,但並沒有落實實價課稅,估計的價值跟市價脫鉤,持有成本超級低,房東變成一個非常賺錢的投資事業。
因為房子難買,租金又貴,創業困難,生活也不容易,收入一般的民眾縮減開消,省錢過日子,受衝擊最大的就是服務業(內需)。
所以問題是環環相扣的
台灣用一堆環保法規跟抗議,搞死台灣製造業(外銷)
又放任房地產炒作,人民節衣縮食,到頭來也搞死了台灣服務業(內需)
最後當然變成你窮我也窮,整個無解了
台灣國內就這麼點錢,要向外發展,才有出路
在國內競爭得你死我活,互相賺自己人的錢,只會越來越窮,被世界各國狠狠的超越過去,台灣不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每年都要跟國外進口大量物資,石油、礦物、農產品,只要製造業對外賺錢的速度變慢,全台灣都會陷入貧窮的困境。
台灣有世界頂尖的晶片製造廠,蘋果、AMD、NVidia都是台積電的客戶。
台灣有很強的精密工具機製造廠,要大規模發展製造業絕對沒問題。
台灣也有一堆超強的畫師、程式設計師,多寫些APP賣給國外賺錢吧!
台灣的產業,必須創造可以行銷全世界的東西
不再炒作房價,年輕人才有良好的創業環境
若能完成以上2點關鍵問題,改善台灣經濟體質,22k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在大環境尚未改變時,強化各方面的實力等待機會,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值得參考的文章:不怕苦,苦半輩子;怕苦,苦一輩子。
首先,台灣政府是否有過失?當然有過失,但絕對不是沒調漲基本工資這麼簡單,發這篇也不是想批評或是抱怨,只是把問題點出來而已
台灣整體經濟出了問題,才是22k的元凶
先引用一些政府的統計數據,看看台灣這30年的變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13 ... e=525&mp=4
工業總計 = 礦業及土石採取 + 製造業 + 電力與天然氣供應
+ 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 + 營造業
服務業總計 = 批發零售 + 運輸 + 住宿餐飲業 + 資訊傳播
+ 金融保險 + 不動產 + 專業科學技術服務
+ 支援服務業 + 教育 + 醫療保健 + 藝術娛樂休閒
+ 其他服務業
各行業受僱人數(人) 只列舉有明顯變化的行業
時間 工業總計 服務業總計 礦業 批發零售 住宿及餐飲業
70年: 251萬 126萬 4萬 59萬 7.8萬
75年: 300萬 149萬 3萬 67萬 9.7萬
80年: 285萬 200萬 1.6萬 86萬 14萬
85年: 291萬 277萬 1.3萬 125萬 17萬
90年: 281萬 290萬 8千 135萬 15萬
95年: 297萬 339萬 5千 148萬 23萬
100年: 311萬 369萬 4千 147萬 28萬
以上可以簡單看出,台灣從70年到90年,服務業人數直線上升
數據太多不全部列出,人數明顯增長的還有金融業、資訊業、醫療業
大家總是說製造業又髒又辛苦,是勞力工作,是不念書的人做的工作,讀書人要靠腦袋賺錢,要坐辦公室吹冷氣,所以從30年前開始,台灣產業結構就開始偏向服務業。
但從國際的角度來看,服務業並沒有比製造業高級
屬於世界列強的中美日韓,每個都是製造業強國,從研發到製造都能自己來,唯有製造業才能賺別國的錢,服務業只能賺內需,餐飲醫療金融房地產業務員等行業,全部都是內需產業。
在民國102年,台灣的製造業不被重視,並且不斷的被環保團體打壓,崇尚服務業的結果,讓台灣變成一個不賺錢的國家,這是22k的第一個原因。
再來是基本工資的問題,政府現在調高基本工資只會讓情況更糟,只能微調幾顆茶葉蛋的錢,因為很多企業真的不賺錢,調高基本工資,一定有公司會倒閉。
如果覺得這是唬爛的話,可以去創業看看,就知道現在企業不好賺。
我常在吃飯的時後計算店裡有幾個客人,桌上東西價位多少,工讀生數量等等,其實算下來大部分的店家都只有打平跟小賺,講白了就是體質不好沒競爭力,一樣的東西大家都在做,一但基本工資調高,這些公司會被淘汰掉,失業問題會更加嚴重,痛苦的人只會更多。
當然也有些體質優良,經得起考驗的公司,但能進去的人不會是泛泛之輩,也不會只拿22k,調高基本工資,最底層最沒競爭力的員工與店家,會馬上被淘汰掉,這就是政府不敢調高基本工資的原因。
有土斯有財,熱錢全往台灣房市跑,台灣的環境也有利於炒房,造成財富集中化的現象,世界各國每年對房地產的課稅是總價的1%左右,台灣法律規定也是1%,但並沒有落實實價課稅,估計的價值跟市價脫鉤,持有成本超級低,房東變成一個非常賺錢的投資事業。
因為房子難買,租金又貴,創業困難,生活也不容易,收入一般的民眾縮減開消,省錢過日子,受衝擊最大的就是服務業(內需)。
所以問題是環環相扣的
台灣用一堆環保法規跟抗議,搞死台灣製造業(外銷)
又放任房地產炒作,人民節衣縮食,到頭來也搞死了台灣服務業(內需)
最後當然變成你窮我也窮,整個無解了
台灣國內就這麼點錢,要向外發展,才有出路
在國內競爭得你死我活,互相賺自己人的錢,只會越來越窮,被世界各國狠狠的超越過去,台灣不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每年都要跟國外進口大量物資,石油、礦物、農產品,只要製造業對外賺錢的速度變慢,全台灣都會陷入貧窮的困境。
台灣有世界頂尖的晶片製造廠,蘋果、AMD、NVidia都是台積電的客戶。
台灣有很強的精密工具機製造廠,要大規模發展製造業絕對沒問題。
台灣也有一堆超強的畫師、程式設計師,多寫些APP賣給國外賺錢吧!
台灣的產業,必須創造可以行銷全世界的東西
不再炒作房價,年輕人才有良好的創業環境
若能完成以上2點關鍵問題,改善台灣經濟體質,22k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在大環境尚未改變時,強化各方面的實力等待機會,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值得參考的文章:不怕苦,苦半輩子;怕苦,苦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