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端午節總整理:商業分析

即便是知道了,也跟生活沒有關係,但也許某天能幫助你。

版主: SGMaster

回覆文章
頭像
OLivia
BK18 板主
BK18 板主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15-08-25, 18:51
: 資本主義信徒

2024 端午節總整理:商業分析

文章 OLivia »

2024 年端午節是 6 月 10 日。

由來

傳統說法: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的詩人屈原。他滿懷抱負卻不被重用,並且被奸臣陷害,最後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這天會進行各種活動。

商業角度:屈原的故事其實被商人們塑造為一個英雄角色,用來推銷他們的商品。每年都有許多人因各種原因跳河或意外身亡,但只有屈原被記得,這實際上是一種行銷手法,屈原成為了行銷道具,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端午節3.jpg
端午節3.jpg (204.04 KiB) 已瀏覽 36 次

習俗


1.吃粽子:
傳統說法: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將竹葉包裹的米食投入汨羅江,這就是吃粽子的由來。
商業角度:商人利用這個故事大力推銷粽子,無論是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粽、潮州粽、甜粽、冰粽還是鹼粽,都是在節日期間銷售的重點商品。屈原的故事被用來激發人們的購買欲望。


2.滑龍舟:
傳統說法:為了尋找屈原的屍體,大家在江上競速滑船,演變成今天的龍舟競賽。
商業角度:商人利用龍舟比賽來吸引賭博和娛樂消費者,這項活動成為了大型的商業賭博賽事,同時也增加了周邊商品的銷售。


3.喝雄黃酒:
傳統說法:用來消毒避疫。
商業角度:商人通過宣傳雄黃酒的神奇功效來提升銷量,強調其驅邪避凶的效果,吸引消費者在端午節購買和飲用。


4.掛菖蒲、艾草:
傳統說法:驅邪避凶。
商業角度:商人利用這些傳統的驅邪避凶物品來推銷,宣傳其驅邪效果,並在節日期間大量銷售。


5.配戴香包:
傳統說法:用香草製成的香包佩戴在身上,以驅邪保平安。
商業角度:商人製作各式各樣的香包,強調其保平安、驅邪的效果,吸引消費者購買作為節日禮品。

端午節4.jpg
端午節4.jpg (220.17 KiB) 已瀏覽 35 次

端午節的 7 大禁忌


1.忌去醫院探病
傳統理由:陰氣重,易染病。
商業角度:雖然這個禁忌建議不要去醫院,但同時也強調了端午節期間的健康重要性,促使人們購買更多的保健產品和服務,如健康保險、藥品和家庭急救用品。


2.禁慾
傳統理由:保持健康,防止消耗元氣。
商業角度:這種禁忌推動了健康與保健產品的銷售,如營養補品、健康食品和健身會員卡,因為人們更注重自身健康和體能的維護。


3.生小孩改日期
傳統理由:避免不吉利。
商業角度:改變生產日期,特別是選擇剖腹產,大幅增加了醫療費用。醫院和醫療機構借此推廣高價醫療服務和保險計劃。


4.不要去森林與山上
傳統理由:避免毒蟲、蛇咬。
商業角度:這個禁忌可以推動家庭防蟲產品、蚊蟲驅避劑和戶外防護裝備的銷售。消費者會購買更多相關產品來保障自身安全。


5.不要送整串肉粽
傳統理由:避免穢氣和不祥。
商業角度:這鼓勵人們購買散裝粽子,增加了粽子包裝的多樣性和銷售量。商家可以推廣更多粽子的品種和包裝形式,增加銷售機會。


6.不要去海邊
傳統理由:水鬼出沒,易發生水厄。
商業角度:推動了防水產品、救生裝備和戶外活動保險的銷售,強調安全防護的重要性。


7.不要亂丟平安符
傳統理由:端午為不吉日,需要保平安。
商業角度:推動平安符、護身符等相關產品的銷售,這些產品被標榜為能帶來平安和吉祥的必需品。


端午節1.jpg
端午節1.jpg (203.12 KiB) 已瀏覽 36 次

端午節的 6 大開運法


1.開財運法
傳統方法:中午 11 點至下午 1 點喝 5 小杯水。
商業角度:推動特定時間段的飲品銷售,例如高端水品牌、功能性飲料和健康飲品。這些飲品被包裝成開運必需品。


2.求健康平安
傳統方法:中午 11 點至下午 1 點淋浴。
商業角度:促進沐浴用品的銷售,如高端沐浴露、浴鹽和精油。強調這些產品的特殊功效,使消費者相信其淨化和保護作用。


3.用海鹽
傳統方法:泡海鹽澡或隨身攜帶海鹽。
商業角度:推動海鹽產品的銷售,包括沐浴海鹽、食用海鹽和海鹽護膚品。這些產品被強調為必需的淨化和保護工具。


4.綠幽靈水晶
傳統方法:放置在特定位置。
商業角度:推動水晶和寶石產品的銷售,強調其開運和保護功效。這些產品被包裝成提升運勢和淨化心靈的必需品。


5.水煮法
傳統方法:用 10 枚硬幣煮水。
商業角度:推動硬幣和金屬製品的銷售,這些產品被包裝成開運工具,增加其市場需求


6.艾草
傳統方法:放置在屋外。
商業角度:推動艾草產品的銷售,包括艾草香包、艾草精油和艾草驅蟲產品。這些產品被強調為必需的驅邪避凶工具。


結論


透過深入分析端午節的習俗和禁忌,可以看到商業利益和傳統習俗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商人們巧妙地利用傳統故事和習俗來推銷產品,從粽子、雄黃酒到香包和各種驅邪物品,每一個習俗背後都蘊含著完整的商業邏輯。無論是端午節需要的平安符還是生小孩改日期的醫療費用,這些看似古老的禁忌和開運法,實際上都被商家包裝成了增進銷售的利器。

資本主義的力量使得端午節不僅保留了其文化價值,更成為了商業繁榮的重要推手,商家們抓住機會,利用傳統習俗吸引消費者,讓端午節成為一個消費的節日。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