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不太清楚這幾位高材生輕生的原因,也不清楚後續會不會發生連鎖效應。
基於道德上的義務,我希望能盡一些綿薄之力,哪怕僅僅只能說一些激勵人心的話都好。
時過境遷,人性依然,我們仍然面對著同樣的問題,儘管我們有所改變,我們仍然有著解決這些人性問題的需要。即使我們的意識和力量已經贏弱不堪......
我記得約翰.密爾曾經說過這一句話,他說:
“當一位不幸的蘇格拉底勝過當一頭快樂的豬。”
這句話可說是意義深遠,以柏拉圖《會飲篇》為例子吧,在書中,我們會看見哲人們友好和睦、生氣勃勃,大家聚在一起,暢談關於他們渴望的人生意義。
而這樣的生活,其實在當時是一種奢談,因為當時發生了一場雅典注定失敗的可怕戰爭。
並且蘇格拉底至少能夠預見到,這場戰爭的結局代表著希臘文明的衰弱。
可是蘇格拉底並沒有陷入絕望,他在如此險惡的環境裡,卻依然努力不懈追求著真理。
蘇格拉底證明了一件事情,證明了人們儘管身處在如此險惡的環境,卻還是可以享受著自由並追求真理,並且不受無情命運擺佈最美好的生存能力。
另外,我從不覺得,生活應該是追求快樂的,因為真正嚴肅的生活應該是追求一份寧靜。
驅動快樂的行為往往就是因無聊而起,而無聊源自於精神的貧乏和空虛。
說真的,這是一種人性的悲哀,就像紈褲子弟窮奢極慾,他們從極盡聲色的享受開始,再以荒唐、無度而告終。
這些人努力把先人的財產揮霍殆盡,裝派頭,其實不過就是掩飾他們內心的自卑。
畢竟他們得不到聲譽以及地位,而這兩者才是當今世上人們所渴望價值至昂的東西。是屬於天之驕子的禮物。
換句話說,你們沒什麼好悲觀、好放棄的。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財產,決定了這個人在他人眼中的價值”。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反過來就是在告訴你們,別人對你們的良好評價,將能以各種形式幫助你們獲得財富。
所以你們人生不該迷惘,你們能從迷霧中看見世俗幸福的鑰匙,而那是多少人所渴望的機會。
#改變視角
無論哲學還是科學,我最反對的視角,就是對破碎化知識的沉迷,這種沉迷對心靈只有傷害。
對“破碎化”癡迷的人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一種忘卻目標的狂熱心,這使得他們沉溺在“技術”裡面無法自拔。並誤以為真理就藏在技術裡面。
並且這也是一種逃避,它逃避了現實的考驗,每當事與願違,這些人便會有一種焦慮的心靈。
換句話說,這些人為了使自己的痛苦得到緩刑,他們只能回到試管跟數據之中尋求慰藉。並告訴自己真理以及出人頭地的方向就在這個微不足道的環境以及心靈裡面。
今天的大學已經跟過去大學不一樣了,不再有人會把寬闊、博雅的視野當成一種可取的表現。
今天的大學風氣,就是鼓勵手段壓垮目的,用“專業”去追尋“大一統”,並告訴自己真理就在自己的領域裡面。
這種精神在過去是被譴責的,亞歷山大曾經被他父親奚落:
“兒子,當你擁有如此高超的技巧的時候,你難道不該感到羞愧嗎?”
一位希臘作家也寫道:
“他忙碌於卑微的職業,關心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忽略了真正的善。”
最後還有一個理髮師的故事,有一位理髮師曾經讚揚拿破崙,並為拿破崙不知道“亞歷山大”這個簡單的發音而高興。
而理髮師的意思,並不是要展示什麼文化的自負,而是要人們看看專業化、拘泥在細節所導致的退化(缺乏常識)。
總之,我不清楚社會科學哪一門學問最有資格大一統,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人會被這些東西給害死。
當教育高層把生而為人的意義、善、崇高的目標給剝削掉了,無異於就是把許多人推到懸崖邊,以至於老一輩的人會訝異,有人可以因為一些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把自己給毀滅了。
#人之不幸的慰藉
“我們用一半的才智使自己擺脫困境,再用一半的才智使自己陷入困境.....教育的目的肯定不是使人幸福,而是提出越來越多問題。眾所周知,智慧總是伴隨悲傷,最著名的智者觀察到,智慧與不幸一樣多,知識越多,不幸越多。”
奈特這席話同樣可以用在人生上,我們的財富比過去來得更多,生活品質不僅超越部落的酋長,也超越了過去的君王。
但是當我們把君王的特質給考慮進去,諸如高傲、獨立、藐視死亡、無上的權力、對掌握未來的卓越自信。我們又顯得卑微了起來。
但是反過來這也是我們心靈的慰藉,那些精神同樣也傳承下來賦予人類自信。
正如列奧.施特勞斯所說:
“我們缺乏更高的擔當、更迫切的責任,我們只能提醒我們自己...要留意人的卓越和人類卓越所攀越的高峰。既然我們應該鍛鍊自己和其他人去發現諸多事物之所事,那麼,這首先就意味著探究它們的偉大和不幸。”
而求知也同樣需要滋潤,正因為如此,我們也需要偉大的教育,也只有偉大的事物能指引我們生命的價值:
“柏拉圖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教誨,因為他確實為我解釋作為一個人、一名教師所體驗到一切,我總是用他來指引我不應當希望什麼,並作為謙和恭讓的教誨。
他的著作所包含的不可能之事就像一面篩子,過濾出了最高貴、毫不虛幻的可能之事。
在所有自相矛盾的共同體幻影中,人類真正的共同體是那些尋求真理者、那些潛在的智者共同體,也就是說,是全體求知者渴求的共同體。
事實上這只包括很少的人,他們是真正的朋友,就像在對善的本質有分歧時,柏拉圖是亞理士多德的朋友那樣。對善的共同關注把他們連繫在一起;他們的分歧恰好證明,為了理解善,他們相互需要。他們在探討善的問題絕對是心心相印。
人為了自我生存而形成的各種關係中,它所展現的,不過是不完美的反映,它們正當性來自於這種關係的終極關聯,這便是那不可能的哲人王之謎意義所在。
哲人王擁有真正的共同體,它是其他所有共同體的楷模。”
#Bloom
========
轉貼自: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人生有兩齣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版主: SGMaster
版面規則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