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如何把你的孩子培養成超級牛人?

發表於 : 2013-06-12, 23:40
Weberkk
文/端宏斌

  市面上賣得比較好的書大多是成功學和勵志書,這類書又可以細分成兩類,一類是教你如何讓自己變得成功;另一類是教你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成功。男人比較喜歡買前者,而後者是媽媽們的最愛。其實多數成功學的書籍都沒什麼用,無非是心靈雞湯式的寓言故事,讓你感覺似乎明白了什麼,但合上書又覺得什麼也想不起來。

  成功人士講述自己是如何成功的,這樣的書會有價值嗎?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其實成功人士並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真正的秘訣,在他們看來只是顯而易見的、不值一提的習慣而已。而講述給你聽的,則是一個個神奇的經過藝術加工的故事,因為讀者們不喜歡聽枯燥乏味的成功經驗。

  心理學家們早就不滿足於心靈雞湯式的教育學了,他們通過若干實驗,想找出真正的成功秘訣在哪裡。讓我們先來看一則實驗。

  《意志力》上講過一個實驗。實驗的對像是某幼兒園一群僅有4歲的小孩子。實驗人員每次帶一個孩子到房間,向孩子展示一顆棉花糖,然後告訴他,自己要離開一下,這段時間內你隨時可以吃掉面前的糖,但是,如果你願意等到我回來之後再吃,你就可以吃到更多的棉花糖。等到實驗人員一走,不同的孩子之間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有的立刻一口吃掉棉花糖;有的思前想後很久,終於擋不住誘惑,把糖吃了;當然也有的一直堅持到實驗人員回來,然後他就有更多的棉花糖可吃了。

  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兒童如何抵制即時的誘惑,巧合的是負責實驗的心理學家自己的女兒也在該幼兒園。若干年之後,心理學家偶爾聽女兒講起那些同學的事情,他突發奇想,能不能抵擋誘惑,與成功會不會有關系呢?他立刻找回當初那些孩子,果然發現,意志力最強的孩子,長大之後的學習成績也較好,那些堅持到最後的孩子,SAT考試(相當於美國高考)成績比中途放棄的孩子足足高了210分。持續的跟蹤研究發現,意志力強的孩子長大之後,更受同學老師的歡迎,收入更高,體重指數更低(不易肥胖),以及更少的吸毒和酗酒問題。

  這個結果一經發表,轟動了心理學界,因為很少有什麼東西能夠在兒童時期就預測到成年之後的事情。於是一個國際性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個超長期的實驗,他們在新西蘭選取了1000名兒童,從他們出生就一直跟蹤調查到32歲。每個孩子都測試了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父母收入、家庭背景等等各種因素。研究者發現,自制力強的孩子長大之後,更健康、染上性病的幾率更低,擁有更多的存款、收入也更高,婚姻也更穩定,更不容易進監獄。自制力最差的那一組,在32歲之前就有40%的人進過監獄。即使剔除了智力、種族、社會階層等因素之後,以上結論仍然成立。

  這些事實雖然震驚了歐美心理學界,但是中國人肯定覺得:“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中國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中國人一直強調自制力和意志力的重要性。就以美國的亞裔人口為例,總數只占美國人口的4%,但是斯坦福、哥倫比亞、哈佛之類的精英大學有接近1/4的學生是亞裔,畢業之後的工資水平也遠高於普通美國人。亞裔能夠獲得這麼好的成績,同其文化傳統是分不開的。

  一本名叫《虎媽戰歌》的書在美國引發轟動(時代周刊做過封面專題),該書作者蔡美兒是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她的教育方法在中國人看來,雖然有點過分,但並不出格。比如,不准任何一門功課的成績低於A;不准在外過夜;不准參加玩伴聚會;不准看電視玩游戲。很多美國家長無法理解這麼嚴格的教育有什麼意義?正統的發展心理學認為,這樣的“權威主義”風格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但是蔡美兒的兩個女兒都很優秀,都進了常春藤聯盟學校。


  其實類似蔡美兒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教育學界著名的“波爾加實驗”。匈牙利心理學家波爾加有個理論,他認為孩子長大成功與否完全是教出來的,只要孩子身體健康智力正常,那麼把他教育成世界冠軍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他人輕言微,沒人理他。正好他有個女筆友是蘇聯人,在一次青年夏令營上兩人初次相識,波爾加就對那個女孩說了自己的理論,並邀請她一起參與實驗計劃。女孩答應了。

  倆人婚後第一個孩子叫蘇珊,如何培養這個蘇珊呢?倆人暫時比較窮,要找一個便宜點的愛好才行,如果讓她練高爾夫球,真負擔不起啊。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最便宜的方向:國際像棋。夫婦倆全部的業余時間都花在了孩子的像棋教育之上。奇跡就這樣發生了,4歲大的蘇珊竟獲得了匈牙利11歲以下男子組冠軍,7歲成為女子國際像棋大師,10歲打入全國女子成人組決賽。

  波爾加夫婦一共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蘇珊,二女兒索菲亞,三女兒朱迪特。這三個孩子從來沒有上過一天學,全是夫婦倆人在家自己教育。三個女孩最終都成為了國際像棋大師,其中三女兒的成就最大,其世界排名一度達到第八位,她還是排名前100的國際像棋大師中唯一的女性,她有個奇怪的規矩,從來不和女人比賽。據說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老爹沒兒子,所以她就當兒子;第二是女子組水平太差,去男子組才有挑戰性。

  波爾加夫婦的教育方式我看只會比虎媽更加嚴格,但是創出了教育領域的一個奇跡。為什麼嚴格的、強調意志力和自制力的教育會這麼成功?心理學上有個10000個小時天才理論,該理論的關鍵在於: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准;7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時——10年,每天3小時——無論你是誰。其實這個理論並非獨創,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很早就提出過“十年法則”,要在任何一個領域成為大師,必須要有至少十年的努力。中國人看到這裡又笑了,這不就是古話“十年磨一劍”嘛。


  有心理學家在柏林音樂學院對學生進行了分類,他將學生分成三組:普通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卓越的學生。然後研究這些學生有什麼區別,結果很簡單,普通的學生,練習彈琴的時間,總計在4000小時左右;優秀的學生,大約在8000小時左右;卓越的學生,沒有一個人低於10000小時。

  比爾·蓋茨是曾經的世界首富,他是如何成功的呢?很多人只知道他從哈佛退學,創辦了軟件巨人——微軟,但真實故事比這些復雜得多。蓋茨的父親是一個著名的律師,母親是銀行家的女兒,小蓋茨從小就比較聰明,因此學業在他看來毫無挑戰性,所以也就比較無聊。於是父母就出錢讓他去私立中學,那是只對西雅圖上流社會開放的學校,學費極高。學費高有學費高的好處,這家中學竟然開辦了電腦俱樂部。

  要知道,那時是1968年,那時候大部分的大學都沒有電腦俱樂部,但是這家中學就有了。小蓋茨才13歲就開始實習編程了,他對電腦展現出無比的興趣。很快他就和父母說,他要住在計算機房,一有空余時間,他就和其他同伴擺弄電腦。電腦數量有限,但是想上機實習的人很多,怎麼解決呢?很快小蓋茨就遇到了一個好機會,有一家公司要招收免費的軟件測試員,雖然沒工資,但是可以提供你上機實習的便利。放學之後,蓋茨就坐著公交車跑到這家公司,開始編程,一直到半夜才回家。

  蓋茨自己講過一個故事,華盛頓大學物理系有一台電腦可以給他們用,但時間有點尷尬,凌晨3點到6點才有空。但是沒有關系,他先睡覺,然後半夜爬起來趕去華盛頓大學,到6點再回去睡覺。為了接觸到電腦,蓋茨還幫不少公司義務打工,就是為了換取上機時間,就這樣,每周花在電腦上的時間都不少於30個小時。他甚至還說服了學校,他先退學,跑去一家公司實習做程序員,因此他從哈佛退學已經算第二次了。

  當比爾·蓋茨未來從哈佛退學創辦微軟的時候,他在計算機領域積累的時間早就遠遠超過了10000個小時,已經是世界大師了。如果沒有這麼長時間的訓練,他再聰明也沒用。蓋茨的父母並不懂計算機,他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在這上面,靠的就是興趣,以及由興趣帶來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很多中國人總覺得中式教育不靠譜,覺得美式教育靠譜,但是美國心理學家最近的研究發現,現實完全相反。美式教育強調的是自信、自尊,好萊塢影片經常是一個受人欺負極度自卑的小子,最終找回了自信自尊,忽然就成為了牛逼的人物,但這僅僅只是故事。

  弗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令人哭笑不得,他們找來一些差生,對他們進行自尊心的鼓勵他們無一例外都信心增強了,很快下一次考試到來,他們的平均成績不僅沒提高,反而從50多分降低到30多分,從差一點就能及格,變成了徹底無可救藥。深入的研究讓人發現了事態的嚴重性,相比於他們的祖輩,現在的美國人自我感覺更良好,但是做得卻更差,很多人已經從自尊演變到了自戀,並且沉迷於這種虛幻的自我認知之中。

  中國人不應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灰心,中式傳統教育中所強調的東西,正在日益受到重視,未來中國人也可以培養出更多自己的大企業家、大科學家和世界冠軍。如何教育你的孩子,現在你有方向了吧。

文章出處:http://wavow.blog.163.com/blog/static/5 ... 10182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