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誰?》
發表於 : 2021-02-12, 15:52
每當聽到人們談論「社會」時,我總想問一句:社會是誰?
#社會能行動嗎
小時候,父母告訴我,等你長大後,就會知道社會是多麼複雜。
大概是因為「社會」太過「複雜」,人們常常把社會擬人化,用比喻來形容社會。
比如說,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社會是一個有機體。
比喻的好處是容易理解,比喻的壞處是偏離準確。
原始社會那種150人以內的部落也許可以稱為一個大家庭,但今天幾十億人組成的社會肯定不是一個大家庭,很少有人願意和那些跟自己三觀相悖的陌生人以及犯罪分子同屬於一個大家庭。
嘴上也許說著「四海之內皆兄弟」,但你會邀請街上的陌生人來家裡過年嗎?
社會也不是一個具有生命可以獨立行動的有機體。雖然當人們談論「社會進步」、「低慾望社會」、「社會正在懲罰那些不讀書的人」、「社會正在獎勵那些勇於試錯者」時,這種修辭常常給我們以錯覺,好像社會也是一個可以思想和行動的個體。
但事實上,這只是一些人在行動而已,以社會的名義;或者,是一些人觀察到了某些現象或規律,冠以社會的名義。
米塞斯說,「思想的,總歸是個人,社會不思想,正如它不食,不飲。」「說到社會的生命、社會的靈魂和社會的行為,都是容易引起徹底錯誤的比喻。」
#社會能解決問題嗎
以社會開頭的詞彙非常之多。
比如社會問題、社會責任、社會部門、社會成本、社會利益、社會醫療、社會保障、社會財富……
這些詞彙,和小時候父母說的「社會上的人」一樣,含義具有模糊性,容易引起誤解,不容易帶來清晰的思考和討論。
比如社會部門是指非盈利機構。但按理來說,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組織機構都算「社會部門」。
比如社會問題。什麼才算社會問題呢?有人認為大齡剩女越來越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有人認為這只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正常現象。
比如社會責任。無數的專家學者媒體人呼籲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但經濟學家張維迎就認為這個詞是一種誤導,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商業環境變得更糟。因為企業好好服務消費者好好為股東賺錢才是正事。假惺惺的對全社會負責,對所有人負責,其實就是不負責。
很多詞彙,前面一旦添上加了「社會」,就變得面目模糊。
有時我不知道「社會問題」是誰的問題,有時我不知道「社會利益」是誰的利益。
一切問題終歸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問題,一切利益也終歸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利益。
自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戀人,養老堪憂,就把它稱之為「社會問題」,並不有利於這個問題的解決。
因為社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人才能。
可悲的是,很多人竟誤以為社會具有某種神奇的魔力,以為把一個問題上升為社會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比如教育,比如房價,比如醫療。他們誤以為自己搞不定的,通過社會,就可以搞定。
這不是解決問題,這是逃避責任。
哈耶克就很憂慮:「社會保障」這類修辭,會摧毀個人責任。
以前就業、養娃、養老是個人責任,現在變成了社會責任。
所有人為所有人負責,很容易變成不負責。
#社會倫理會變化嗎
還有兩個詞叫「社會公正」、「社會正義」。
西方的白左們特別喜歡這兩個詞,他們經常用來批判貧富差距。
他們認為,通過高稅收的方式搶劫富人的錢分配給窮人,就是社會正義;打擊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降低它們的效率,就是社會公正。
他們認為,承擔巨大風險的投資者應該和不承擔任何風險的打工人收益一樣多,才是社會公正;整天曬太陽吃福利的懶漢應該和打兩份工的奮鬥者得到一樣多,才是社會正義。
這種打著社會公正和社會正義的旗號來要求對財富平均分配的理論,被哈耶克稱為一種「返祖現象」。
原始部落的小群體,人數往往很少,大家確實是一個大家庭,要互相照顧互相依賴。每一個人因為貧窮飢餓而死亡,都是部落的損失。
但是現代社會並非如此。億萬人組成的市場經濟中,如果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兼濟貧困、照顧弱者的話,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能力上顧不過來,精力上不允許,行為上會造成混亂和低效,制度上會造成人們怯於冒險不思進取。
相反,正是因為市場經濟允許企業家和投資者通過冒險拿利潤的大頭,無數的窮人才能獲得工作機會,獲得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才有機會過上比原始部落好無數倍的生活。
市場的倫理要求對無數陌生的消費者和投資人負責,這種倫理規範並不好理解;不像我們依靠本能,就可以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部落小群體文化。
哈耶克推測,我們過了上萬年的部落小群體生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本能,這種本能讓我們要求同一「社會」的富人與自己分享財富,並且將這種道德倫理視為理所當然。
身體已經處於全球化的貿易分工之中,頭腦卻仍然停留在原始社會。
#結語
思想有多遠,人才能走多遠。
千里之行,始於頭腦。人類的進步,總是始于思想的進步。思想的進步有賴於自由的思考、開放的交流與辯論。
什麼是公正、什麼是利益,什麼是責任,一切都可以懷疑,一切都可以思辨,一切都可以改進。
但是前面加上「社會」這樣一個大詞。很容易讓人覺得天然正確。不敢懷疑、不敢辯論。
也就不利于思想的進步。
哈耶克說,「‘社會的’這個詞所具有的含混性,以及人們使用這個詞時那種大而化之的方式,對我們達成任何清晰明確的思想構成了一種危害,對我們就許多重大問題進行理性討論構成了一種危害。」
他還預言說,「要不了多久,避免使用(社會的)這個詞的做法,必定會被視作思想清晰的標誌。」
五十多年過去了,哈耶克的預言,無疑太過樂觀。
#子編精選
========
轉貼自: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社會能行動嗎
小時候,父母告訴我,等你長大後,就會知道社會是多麼複雜。
大概是因為「社會」太過「複雜」,人們常常把社會擬人化,用比喻來形容社會。
比如說,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社會是一個有機體。
比喻的好處是容易理解,比喻的壞處是偏離準確。
原始社會那種150人以內的部落也許可以稱為一個大家庭,但今天幾十億人組成的社會肯定不是一個大家庭,很少有人願意和那些跟自己三觀相悖的陌生人以及犯罪分子同屬於一個大家庭。
嘴上也許說著「四海之內皆兄弟」,但你會邀請街上的陌生人來家裡過年嗎?
社會也不是一個具有生命可以獨立行動的有機體。雖然當人們談論「社會進步」、「低慾望社會」、「社會正在懲罰那些不讀書的人」、「社會正在獎勵那些勇於試錯者」時,這種修辭常常給我們以錯覺,好像社會也是一個可以思想和行動的個體。
但事實上,這只是一些人在行動而已,以社會的名義;或者,是一些人觀察到了某些現象或規律,冠以社會的名義。
米塞斯說,「思想的,總歸是個人,社會不思想,正如它不食,不飲。」「說到社會的生命、社會的靈魂和社會的行為,都是容易引起徹底錯誤的比喻。」
#社會能解決問題嗎
以社會開頭的詞彙非常之多。
比如社會問題、社會責任、社會部門、社會成本、社會利益、社會醫療、社會保障、社會財富……
這些詞彙,和小時候父母說的「社會上的人」一樣,含義具有模糊性,容易引起誤解,不容易帶來清晰的思考和討論。
比如社會部門是指非盈利機構。但按理來說,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組織機構都算「社會部門」。
比如社會問題。什麼才算社會問題呢?有人認為大齡剩女越來越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有人認為這只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正常現象。
比如社會責任。無數的專家學者媒體人呼籲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但經濟學家張維迎就認為這個詞是一種誤導,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商業環境變得更糟。因為企業好好服務消費者好好為股東賺錢才是正事。假惺惺的對全社會負責,對所有人負責,其實就是不負責。
很多詞彙,前面一旦添上加了「社會」,就變得面目模糊。
有時我不知道「社會問題」是誰的問題,有時我不知道「社會利益」是誰的利益。
一切問題終歸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問題,一切利益也終歸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利益。
自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戀人,養老堪憂,就把它稱之為「社會問題」,並不有利於這個問題的解決。
因為社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人才能。
可悲的是,很多人竟誤以為社會具有某種神奇的魔力,以為把一個問題上升為社會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比如教育,比如房價,比如醫療。他們誤以為自己搞不定的,通過社會,就可以搞定。
這不是解決問題,這是逃避責任。
哈耶克就很憂慮:「社會保障」這類修辭,會摧毀個人責任。
以前就業、養娃、養老是個人責任,現在變成了社會責任。
所有人為所有人負責,很容易變成不負責。
#社會倫理會變化嗎
還有兩個詞叫「社會公正」、「社會正義」。
西方的白左們特別喜歡這兩個詞,他們經常用來批判貧富差距。
他們認為,通過高稅收的方式搶劫富人的錢分配給窮人,就是社會正義;打擊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降低它們的效率,就是社會公正。
他們認為,承擔巨大風險的投資者應該和不承擔任何風險的打工人收益一樣多,才是社會公正;整天曬太陽吃福利的懶漢應該和打兩份工的奮鬥者得到一樣多,才是社會正義。
這種打著社會公正和社會正義的旗號來要求對財富平均分配的理論,被哈耶克稱為一種「返祖現象」。
原始部落的小群體,人數往往很少,大家確實是一個大家庭,要互相照顧互相依賴。每一個人因為貧窮飢餓而死亡,都是部落的損失。
但是現代社會並非如此。億萬人組成的市場經濟中,如果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兼濟貧困、照顧弱者的話,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能力上顧不過來,精力上不允許,行為上會造成混亂和低效,制度上會造成人們怯於冒險不思進取。
相反,正是因為市場經濟允許企業家和投資者通過冒險拿利潤的大頭,無數的窮人才能獲得工作機會,獲得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才有機會過上比原始部落好無數倍的生活。
市場的倫理要求對無數陌生的消費者和投資人負責,這種倫理規範並不好理解;不像我們依靠本能,就可以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部落小群體文化。
哈耶克推測,我們過了上萬年的部落小群體生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本能,這種本能讓我們要求同一「社會」的富人與自己分享財富,並且將這種道德倫理視為理所當然。
身體已經處於全球化的貿易分工之中,頭腦卻仍然停留在原始社會。
#結語
思想有多遠,人才能走多遠。
千里之行,始於頭腦。人類的進步,總是始于思想的進步。思想的進步有賴於自由的思考、開放的交流與辯論。
什麼是公正、什麼是利益,什麼是責任,一切都可以懷疑,一切都可以思辨,一切都可以改進。
但是前面加上「社會」這樣一個大詞。很容易讓人覺得天然正確。不敢懷疑、不敢辯論。
也就不利于思想的進步。
哈耶克說,「‘社會的’這個詞所具有的含混性,以及人們使用這個詞時那種大而化之的方式,對我們達成任何清晰明確的思想構成了一種危害,對我們就許多重大問題進行理性討論構成了一種危害。」
他還預言說,「要不了多久,避免使用(社會的)這個詞的做法,必定會被視作思想清晰的標誌。」
五十多年過去了,哈耶克的預言,無疑太過樂觀。
#子編精選
========
轉貼自:巴斯夏的蠟燭工坊